位于山西省晋中市的榆次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,迄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。榆次,春秋时期称为涂水、魏榆,战国时期改称榆次,隶属太原郡。榆次老城是晋商民俗文化旅游是山西三大精品旅游线路之一,1999年,榆次老城被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基金会公布为全球最美的100处古建筑之一。是游览晋商文化走廊的最佳起点。

榆次老城是隋开皇二年(公元582年),在汉城旧址上修筑起来的,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。榆次老城历史悠久,文化深厚,旅游资源独具特色,集古民居、古城墙、古县衙、古寺院、古街道、古商铺等人文景观和山、水、林、泉、瀑等自然景色为一体,融晋商文化、民族文化、黄河文化、三晋文化、都市文化于一炉。同时,晋中古朴的民俗和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赋予老城灵气与生机,自然、人文、历史、艺术,巧妙地融合在一起。
榆次老城位于山西晋中市榆次俞家街,距太原市中心25公里。占地100万平方米,古建筑群和园林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。老城内有城隍庙、县衙、文庙、凤鸣书院、南北大街、市楼、思凤楼、清虚阁、大乘寺、西花园、桑芸故居遗址公园等众多历史古迹和人文景观。建筑斗拱交错、重檐飞翘组成了庙、市、街、景合一特有的明清风格及宏伟景观。2003年9月29日,“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博物馆”在榆次老城揭幕,100万平方米的老城与老城景区“馆园合一”。整个景区分为6个区域:民间文化博展区、民间传统文化演示区、民居文化区、市井商贸文化区、宗教文化区、文物古玩区。展品内容丰富,形象生动地介绍了中国民间习俗和民间文化,吸引了不计其数的中外游客来观光旅游。
清虚阁
位于山西榆次老城南关,是国内稀有的古代全木结构阁楼式建筑杰作。明代成化元年(公元1465年)僧人募缘建筑完成。外观宏伟,结构精巧,式样独特,显示出既巍伟壮观,又玲珑别致的韵味。清虚阁整个楼体由36根粗壮的木柱支撑,用木结构互相拉结。底层,是拱斗八封顶,中间4根直径约为0.7米的通天大柱直通阁顶,连接整个梁架。登上清虚阁,可纵目饱览老城秀色,仰视烟云变幻,俯瞰城市繁华。
榆次衙署
榆次县衙,是我国保存较完整的县级衙署,有“三晋第一衙”之称,位于山西省榆次市北大街东侧,占地20 000 平方米,始建于宋朝,5堂26个院落,整体布局、规模、形制体现了明清时期的地方衙署“坐北朝南、左文(吏)右武(兵)、前朝后寝”的传统礼制思想。内有思凤楼、寅宾馆、牢神庙、县丞院、衙神庙和马王殿等院落建筑,整个县衙经历代修葺,石雕、砖雕和木雕等艺术品刻工精细、刀法娴熟、生动古朴,有着极高的历史、文化、艺术价值。县衙得以奇迹般地保存,成为封建社会县级衙门珍贵的历史活标本,有着很高的历史价值。同时,它又是一座宝贵的文史资料库,其中大量的楹联,流传甚广,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。
城隍庙
是国务院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也是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城隍庙之一。占地面积6 000 平方米,始建于元至正二十二年(公元1362年,)庙内主殿建筑结构精巧别致。主殿前有玄鉴楼一座,高达25米,颇为壮观,1999年被世界历史文化遗址保护基金会公布为全球最精美的古建筑之一。城隍神是古代汉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祗之一,是护城佑民、主掌冥籍之神。是古代“人神共治”思想的明确反映。
西花园
因位于城隍庙西侧而得名。小巧玲珑,布局得体,东有厅堂、西有游廊凉亭、北有假山瀑布、中间还有造型奇特的多景楼和石舟坊,亭榭结合,浑然一体。以巧妙的借景,高超的叠石,精美的理水,洗练的建筑,在北方园林中别具一格。
明清商业街
明清商业街,店铺鳞次栉比,建筑古朴典雅,是一条具有典型明清建筑风格和充满历史厚度的步行商业街。店面、作坊、住宅三位一体,保留了古代商家“前店后坊”或“前铺后户”的经营格局和特色,建筑高仅两层,多为砖木结构,木雕、金字招牌、朱阁重檐,古朴典雅,华丽高洁。老街的店铺字号,文化色彩甚浓,体现了当年晋商的特点,其中百年以上历史的老字号有“北谦亨”,“大隆号”,“祥记公司”等,其商品制作、陈列,经营,至今古风犹存。
明清商业街已经成为一处集文物古迹与自然风光旅游、商业购物、休闲、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历史文化步行商业街区。
龙门夕照
“龙门夕照”历来为榆次著名胜景,落日余辉,景色独特,明户部褚尚书有“龙门夕照”诗描述此景:“霞散晋山开锦绣,云凝涂水映红霓。天垂落日烟光瞑,地卷斜晖草色凄”,生动地描述了日落时分榆次老城西门瑰丽的景色。
瓮城
山西榆次西城门由城门楼、御敌楼和瓮城组成。建于隋朝开皇年间(公元587年~600年),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,曾是这座古城的一个交通要道和重要屏障。进到瓮城中,登上城墙,看青砖垒起黄土夯就的瓮城方正陡峭、外城绵延不绝,角楼、箭楼高耸,望城外烟云滚滚,想当年金戈铁马、大军相持,方才感到榆次西瓮城的雄伟,感到这座城墙承载了历史的厚重。
民俗客栈
一串串大红灯笼,掩映着几百年风霜雨雪的老城,分外幽静,极目望远,一片明清时期的民居格外瞩目、错落有致,燕尾形状的屋脊鳞次栉比,巷弄深深。 |